
关注诗词世界,共享诗意人生
台湾电影《周处除三害》火了。
电影没怎么宣传,全靠口碑取胜。 豆瓣8.1分,17万人打出满分。
主角叫陈桂林,以为生命将尽,决心除掉通缉榜上排在自己前面的两大罪犯,借此扬名。
主角明明不叫周处,为什么电影叫《周处除三害》。
细看之下,再次佩服老祖宗,源源不断地给后人输送养分。
电影剧情,和历史典故“周处除三害”异曲同工,读完,你就知道,电影名太妙了。
今天,诗词君想说的周处除三害,是历史典故,而非电影。
1.
这是一个来自1700多年前故事。
周处出生在江苏宜兴的一个大家族。
父亲叫周 鲂【fáng】,任鄱阳太守。
官职很高,遗憾的是,周处小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。
周处像项羽。
力气特别大,喜欢骑马打猎。
没事的时候,周处就经常骑马到处玩耍,做了不少荒唐事,成了无赖。
久而久之,周处成了乡里的一个祸害,乡亲们都烦死他了。
周处走到哪里,乡亲们都避着他,指指点点。
周处知道乡亲们讨厌自己,很失落。
谁都不想被人讨厌,周处也是。
他想改过自新。
这一年,风调雨顺,收成特别好。
周处凑上前去,跟乡亲们搭话:“哎呀,今年丰收了,你们怎么不大高兴呀?”
乡亲们也是直接,叹口气说:“我们这三个祸害没有除掉,怎么高兴得起来呢?”
周处有点懵:“哪三个祸害呀?”
“南山有一个白额大猛虎,那长桥下有一个蛟龙,时不时出来吃人,再加上你,就是咱乡里三个祸害。”
周处一身的力气,大手一挥,说:“这有何难,我去除掉祸害。”
乡亲一听,激动得不行:“你要除了这些祸害,那可是我们一县的大喜事啊。”
说干就干。
周处进了山,拉弓射箭,射死了凶猛的老虎。
而后,跳到水中,准备除掉蛟龙。
蛟龙实在太厉害,周处与蛟龙搏斗,在水中浮浮沉沉,漂了数十里路,斗了三天三夜,还没上岸。
乡亲们奔走相告:“猛虎死了,蛟龙死了,周处也死了。”
三害除了,乡亲们办酒席,搞宴会,那叫一个高兴。
没想到,周处没死。
他满身血污,从河里爬出来,带着一身伤回家,准备接受乡亲们的表彰。
回到乡里呆住了:乡亲们正开怀畅饮呢?
“庆祝除三害。”
自己就是那第一害。
这时候,周处才知道,相比于猛虎和蛟龙,自己才是乡里最大的祸害。
人人都讨厌自己,周处很受伤,从这一刻起,他想做个好人。
周处就想找导师开导一下自己。
他来到苏州,找陆云陆机兄弟。
兄弟俩都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,有“太康之英”的美誉。
周处来的时候,陆机不在,陆云接待了他。
周处很坦诚,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全告诉了陆云。
最后,说了自己的想法:“我想改过自新,可是,我年纪这么大了,怕也来不及了。”
陆云说了一句孔子的名言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劝浪子回头。
只要立志向善,就不必担心美名不扬;一旦觉醒,懂得了做人的道理,就下决心去做。
周处大为震动,从此改头换面,好好学习,再也不干出格的事儿了。
周处变了,乡亲们看他的眼神也渐渐变了。
周处的好名声越传越远,成为贤良之人。
这就是《周处除三害》的历史故事。
《晋书》记载了,《世说新语》中也记录了。
后来,《周处除三害》进入初中语文课本。
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这句话,让诗词君印象很深。
改过自新,什么时候都不晚!
这是中学时,老师教我们的。
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。
但,周处后来怎么样了?
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,下面这一段,建议不用看。
2.
周处的后来,历史上记载得明明白白。
周处属于东吴人,当时,孙权的孙子孙皓,是东吴的皇帝。
那时候,还没有科举制,做官基本靠推荐。
有个好爸爸,又有了好名声,周处进入体制内。
一开始当的是校书修史的官,后来, 周处成为执掌禁军无难营的统兵官。
公元280年,东吴被西晋所灭,汉末三国割据的局面彻底结束。
周处从东吴人,变成了西晋人。
有一个叫王浑的,嘴很欠。
几个聚一起喝酒,王浑喝多了。就对在坐的吴国人说:
“你们这些亡国之人,心里难道不悲伤吗?”
周处怼人功力见长,淡定地说:
“东汉末年,天下分崩离析,三国鼎立,你魏国首先被灭,吴国接着亡国。亡国悲伤,难道只有一个吗?”
王浑本是曹魏司空王昶之子,听了这话,很是惭愧。
西晋灭吴后,周处在新平郡当太守。
新平郡,在今陕西彬县,多民族聚居之地。
周处治理很有一套。
安抚少数民族,叛走的羌人也回来了,当地人民对他竖起大拇指。
在广汉当太守时,这里积累了很多的案件,甚至还有三十年的悬案。
周处仔细审理,妥善处置,人人折服,堪称“晋代狄仁杰”。
周处老实、实诚,用俗话说,就是“认死理”。
在地方表现好,被调到中央,当御史中丞。
御史中丞,管监察的。
有人举报梁王司马肜【róng】,周处也毫不留情面地处理了。
要知道,司马肜是司马懿的儿子,是晋惠帝的叔祖。
司马肜记恨在心。
这为周处的悲剧埋下了伏笔。
周处刚直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。
元康六年,秦州和雍州的少数民族起兵造反。
消息传到京师,朝臣们纷纷捧杀周处。
“周处,吴之名将,忠心又勇猛,这一次,该让他去平叛。”
皇帝就派周处去。
伏波将军孙秀,是之前的东吴宗室,知道这是个坑,周处此去必死无疑。
就劝周处:“你这一去,必定是个死。你就说母亲年纪大了,辞了吧!”
没想到周处豪气干云:“忠孝不能两全”。
祸不单行,周处将要出征,朝廷任命梁王为征西大将军,周处成了他的部下。
周处心里直叫苦:“这一去,凶多吉少。”
中书令陈淮是个明白人。
他上书皇帝:“梁王乃皇亲国戚,赢了,得不到奖赏,输了,也不会怎么样。还是派孟观为周处前锋,不然,梁王任周处为先锋,一定会败。”
皇帝不听。
果然,梁王公报私仇。
派周处领五千士兵去攻打七万敌军。
周处还是忠肝义胆:“军队没后援,必定失败。我个人死不足惜,可国家不能蒙羞。”
梁王不听,一再督促周处前进。
周处知道自己必死,骑马望向敌军,吟了一首诗:
去去世事已,策马观西戎。
藜藿甘粱黍,期之克令终。
他已经清楚自己的处境。
也许,他曾后悔:“应该听孙秀的劝告,回到乡里,母亲还在,乡亲们应该还会欢迎他。”
可是,开弓没有回头箭。
强敌在前,周处策马迎敌。
战争从早上战斗到晚上,弹尽粮绝,周处誓死不退,终于战死沙场。
3.
从一个浪子,到官居庙堂的高官,到征战沙场的英雄,周处的人生,可谓精彩。
周处死了,皇帝一听,赶紧表彰,给官位,给钱,给地。
皇帝还很仁慈:“听说周处的母亲年纪大了,给药、给酒又给米,希望她颐养天年。”
可那有什么用,平安的儿子,胜过千万良药。
如果说,周处的前半生,是童话,那么,后半生,就是悲剧。
前半生,适合年少时看。
后半生,中年后更有感触。
但,“周处除三害”,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。
周处除三害,作者:张英
宋代郑思肖曾写诗:
一朝周处奋英豪,三害皆除岂惮劳。
若是不能降自己,纵屠龙虎不为高。
除三害,除猛虎、蛟龙易,除自己难。
有人说:早知道浪子回头是这个结果,还不如一直当个浪子。
浪子回头没有错,只是变幻的时局中,复杂的官场上,太过刚直,终究被小人算计,才有了悲剧的结局。
如果,周处激流勇退,回到乡里,当一个贤人,无忧终老,更好吧!
与其关注庙堂上高高的帝君,回到家乡,含饴弄孙,承欢膝下,更有意义吧!
诗友们,如果你也喜欢周处的故事,就点个在看+赞赞吧!
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,
【版权声 明】 本文内容来源于:诗词世界, 作者:聂隐娘。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诗意文化出品图书《2024心情诗历·柳暗花明又一村》《哈哈哈!如果大宋词人有朋友圈》全网热销中,欢迎购买。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,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y9902022。
